Concerns on regulatory environment rised among European companies in China Go back »

2011-05-27 | All chapters

欧盟在华企业对中国监管环境担忧呈上升趋势
每日经济新闻,2011年5月25日

每经记者  陈莉莉  北京报道
  
598家欧盟企业受访,44.4%的参与率,其中73%的欧盟企业在中国经营时间超过6年,对于最新发布的中国欧盟企业《商业信心调查2011》报告,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亚太区总裁常博逸认为,“这样的数字很有代表性”。
    
报告显示,在竞争力越来越高的环境里,建立透明和规范的市场空前重要。其中,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为:法治、透明的政策制定和实施;内需;推动更公平的竞争,减少垄断。
  
人才竞争的最大困惑
    
“中国政府近期公布的‘十二五’规划强调,要拉动国内消费的增长及发展服务业,这进一步提高了受访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期望,中国市场成为其更具吸引力的商业目的地,尤其是在西方经济较为萧条的情况下。”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表示。
    
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,欧盟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竞争对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,“竞争加剧的压力,再加上通货膨胀、成本上升和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,欧洲企业在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”,差距在缩小,竞争趋于白热化,具体体现为“欧盟企业表现不俗,中国本土企业也迎头赶上”大卫介绍。
    
关于欧盟在华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人才争夺,更多优秀的劳动力是否被跨国公司吸引过去?大卫说,“一定意义上,在华外企的进入门槛比较高,薪酬相对中国本土企业也有竞争优势,如果外企想就此做调整,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。中国本土企业则是进入门槛较外企要低,薪水则是随着时间和经验慢慢增加,此时,更多人愿意选择跨国公司”。关于在华欧盟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最大困惑,大卫表示,少数真正有才华和有能力的人才要求薪资高。
  
担扰两年后还会增加
    
报告显示,更多的欧盟在华企业对中国政府监管环境的担忧显著上升。
    
大卫表示,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下,建立透明和规范监管的市场,比过去显得更加重要。约占88%的受访企业认为,在未来几年,法规和透明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此外,83%的受访企业认为,在中国市场推动了更加公平的竞争,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。
    
“虽然监管机构愿意依照WTO协议的原则精神,对临管体制进行改革,但实际的实施工作滞后”,与此同时,“受访企业认为,政府在过去两年中制定的政策对在华外资企业有失公允,并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,2011年有43%的受访企业持此看法,而2010年这一数字为33%。46%的受访企业预计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,而这一数字较之去年的36%有大幅上升。”大卫说。
    
大卫强调,“对中国监管环境的担扰,预计两年后还会增加”。
  
面临五大监管障碍
    
有失公允的具体体现,即欧盟在华企业的竞争劣势,主要表现为政府关系、价位、补贴及税收优惠待遇、融资渠道等。对于“欧盟在华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是那么畅通”,实际上,中国本土中小企业也有如此困惑,大卫表示“中国企业和欧盟企业在中国的融资差别是,外商投资实体更不容易得到优惠”。
    
报告显示,欧洲企业在华经商面临的五大监管障碍,即对宽泛规定的法律法规的自由裁量式执法,不同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,与国际标准之间缺乏协调,公司和产品的注册流程有差异,地方对于中央标准的执行拖沓。大卫表示,“监管障碍是在华运营欧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,它们不仅会影响企业当前的运营,还会影响其未来的投资计划”。